工作之余,翻开《红色家书》,酸楚不时从鼻尖泛起,感动久在心头萦绕。
从李大钊到赵一曼,从方志敏到赵云霄,一个个鲜活年轻的生命,一封封浸透血泪的书信,《红色家书》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烈士名字。烈士们用奉献书写了生命的厚重,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动。
读《红色家书》,让人终生铭记。通过一封封家书,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得以回望那段血与火的岁月,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烈士们牺牲前的诸多牵挂,感受着他们的无私与伟大。和牵挂老父亲却更想着“无量数在困苦中颠连的老人”的刘愿庵一样,烈士们在面对生死的选择时,更多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担忧,是对劳苦群众的悲悯同情,这担忧和同情让他们为国舍家,公而无私。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奉献,往昔岁月里厚重的阴霾才得以驱散,今日的我们才能感受光明与温暖。他们的丰功,怎不让人铭记?
读《红色家书》,让人由衷敬佩。不管是“为官清廉,家境贫寒”的杨匏安,还是“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私产”的刘伯坚,抑或是其他人,烈士们牺牲后留下的大多是弱妻幼子。他们本可仗着自己的付出,为妻儿向组织向战友或向亲人要求点什么,可是没有。除了要求严格管教子女,便是要子女早日自食其力,唯恐因为娇养让儿女不成器,唯恐因溺爱让子女堕落。他们这种治家的作风,怎不让人敬佩?
读《红色家书》,让人无限感恩。掩卷沉思,心中难平。感激这些穿越历史的文字,让生命止于八九十年前的烈士们仿佛就在眼前,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情怀,感受到他们的气节,感恩于他们的牺牲,从而汲取着前行的力量。
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,总有一种感恩鞭策我们前行。而我们的感恩,不只是我们自己要知道烈士们的付出,更要让我们的同事朋友乃至亲人后辈知晓并永远铭记;我们的感恩,不只是敬佩他们高洁的品格,更要在严格约束自己、严格家教家风上作出表率;我们的感恩,不只是要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,更要努力涵养清风正气让人们更好更舒心地生活;我们的感恩,就是要时刻不忘“为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”的初心,始终让“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”,用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。(万年县委常委、县纪委书记、县监委主任 江文高)